
琥珀是一种时间凝结的宝石,形成于数千万年前的树脂化石,是有机宝石中最具故事感的品类之一。其触感温润细腻,颜色从柠檬黄到红褐色各异。在古代欧洲,因其颜色浓郁与产量稀缺而被称为“北方黄金”。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认知局限,琥珀的艺术性与文化性,常被其材料价值和装饰美感所掩盖。但在上海,却有这样一位珠宝人,他将琥珀蜜蜡作为文化语言,赋予其材料价值之外的内涵。他就是乐印琥珀创始人、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有机宝石专委会主任——柯少军。

在柯少军看来,琥珀蜜蜡虽然主要产自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却是一种极富东方气质的有机宝石,它的温润含蓄、柔和质感,正契合当代东方审美中对“内敛而有力量”的文化倾向。
在乐印琥珀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觉醒法师的书法作品《六时吉祥》,让整个空间多了一份宁静与庄重。陈列柜中几件代表性琥珀蜜蜡作品,凝聚着柯少军多年来对琥珀原材料与设计开发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如何以琥珀蜜蜡为载体,让中华美学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意”的探索。

中国文化的信仰者,让珠宝讲述东方故事
“我大学学的是历史。早在1998、1999年我们刚开始做琥珀蜜蜡的时候,国内市场对琥珀的接受度还不高。那时候大家更偏爱国外的设计风格,比如体积大、造型夸张的戒指和吊坠。”柯少军坦言。
在他看来,琥珀不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的容器。他的创作从不盲目追逐潮流,而是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命题展开——如何用琥珀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例如,他设计的作品《龙凤呈祥福满堂》以“父慈母爱”为题,分别塑造一雌一雄凤凰形象,雄者威仪凛然护家卫子,雌者携幼平和慈爱,配合圆形结构,寄寓“天圆地方、带子上朝”的理念。火焰以珐琅工艺表现,既有视觉张力,又不破坏琥珀本身的质地,是传统文化与技艺兼顾的代表作。
再如作品《一路领先》,则通过昂首阔步的鹿与祥云设计、星空黑曜石镶嵌,表现个人奋斗与天地人和的哲学精神。在技艺细节上,这件作品用黑曜石做成细如发丝的装饰线条分别镶嵌在蜜蜡无事牌两侧,每条都需精细切割打孔,反复试验,耗费大量原料。为强化结构稳定性,祥云设计兼具镂空美感与力学支撑,使作品可适合男女佩戴,又具文化价值。

“《将进酒》的诗我能倒背如流,我把这些老祖宗的文化设计进珠宝里。”柯少军说道。他所追求的,是把中华文化精神借助当代表达手法“戴在身上”,让文化成为一种有温度的日常陪伴。
在诸多作品中,《时代丝路》无疑是乐印琥珀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件作品以一块硕大的水滴形蜜蜡为核心主石,温润饱满,色泽丰厚,象征丝绸之路上流动千年的文化交汇与精神凝结。

围绕蜜蜡主石展开的18K金镶嵌设计,则融合了“飞天飘带”式的蜿蜒线条,与各类宝石点缀交织其中:红碧玺、翡翠、珍珠、钻石等,甚至融入了象征“福禄”的葫芦形元素与西域文化中的“反弹琵琶”等视觉语言,整体构成富丽、盛大的作品语言。
“这不是简单的装饰,它是我们国家‘丰衣足食、繁荣昌盛’的一种视觉写照。”柯少军表示。在他看来,这件作品还包含佛教文化中“佛头”的隐喻意象,又融合敦煌艺术、一带一路精神与中西文化交融的审美理念,表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自信与开放气度。《时代丝路》并非复古复制,而是重构与创作。在当代语境中,它既是一件珠宝作品,也是一段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创意再现。

琥珀不仅是珠子,也有无限的创意可能
柯少军擅长将蜜蜡与彩宝、碧玺、黑曜石等多种天然宝石结合使用,探索更具层次感和视觉张力的表现形式。他希望借此打破大众对琥珀“只能串珠佩戴”的印象,拓展其在首饰设计中的表现力。“蜜蜡是有灵性的,越戴越温润,是可以代代相传的‘活文化’。”他说。
作为琥珀行业较早一批从业者之一,柯少军深知这种材质“美则美矣,难则极难”。琥珀在120°C左右开始软化,超过180°C就容易碳化变黑,传统的贵金属镶嵌方式很难适配。在实际制作中,他和团队尝试过滴水法、锡纸冷却、低温封装等多种手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败。
最后,他们意外发现,使用湿纸巾包覆焊点周边,可在焊接过程中有效降温,保护蜜蜡不受高温影响。这一看似简单的方法,经过多次打样测试,成为贵金属与琥珀结合的解决方案,也为琥珀更稳定地走向精工珠宝化提供了基础。
“很多人说中国文化太传统、太土,其实不是土,是没讲好。”柯少军直言。在他看来,传统文化本身并不缺吸引力,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种现代人能理解和认同的方式。他常从《道德经》、《论语》等古典文本中提取灵感,再转化为珠宝中的创意造型。

协会支持下的成长沃土:玉龙奖改变了我
谈及参与玉龙奖的历程,柯少军坦言:“玉龙奖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多年来,他每届玉龙奖几乎全程参与,在展览中观摩、在评审中比拼、在论坛中交流。他不仅认识了全国各地的工艺大师,也吸收了南北各派工艺技术,从材料到工艺,从创意到理念,都在不断迭代。
“有些诀窍别人不说你永远不知道。但因为协会搭建的玉龙奖平台,我们有了学习、进步的机会。这是玉龙奖给我们在从业者最大的帮助。”
作为协会副会长、有机宝石专委会主任,他也积极投入协会专委会板块建设,此次以“乐印琥珀”企业身份冠名2025玉龙奖AI珠宝设计大赛,也是希望能够为行业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写在最后:把中国文化戴在身上,也装在心里
从一路领先到敦煌飞天,从珐琅火焰到亭台之影,从18K金微镶到满天星黑曜石,柯少军始终坚持用作品去讲述中华文化。他的设计倾向于“大气磅礴”的视觉表达,追求一种厚重、开放、叙事感强的美学语境。不是“小家碧玉”的精巧,而是“国风宏图”的展开。这既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朴素信念,也是在设计中一点一滴探索出来的方向。
“让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不是守着不动,而是重新发光发热。变成我们这一代人可以佩戴、欣赏、骄傲的作品。”他说。
文/尚宝
